【蛮触之争是什么意思】“蛮触之争”出自《庄子·则阳》篇,是庄子用来讽刺人类之间无谓争斗的寓言故事。原文中说:“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蛮,居于蜗之右角者曰触,时相与争地而战,伏尸数万,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。”意思是,在蜗牛的左角有一个国家叫“蛮”,在右角有一个国家叫“触”,它们常常因为争夺地盘而发动战争,死伤无数,甚至打了十五天才结束。
这个寓言形象地揭示了人类社会中因小失大的争斗现象,也反映了庄子对世俗纷争的批判态度。他认为,人们常常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利益而互相争斗,结果却得不偿失,甚至造成巨大的灾难。
“蛮触之争”是一个源自《庄子》的寓言故事,比喻人类因微小利益而引发的无谓争斗。它强调了争斗的荒谬性和破坏性,同时也表达了庄子对世俗纷争的深刻反思。通过这个故事,庄子希望人们能够超越狭隘的立场,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由。
表格:蛮触之争解析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《庄子·则阳》 |
比喻 | 人类因小利而争斗 |
故事内容 | 蜗牛左角“蛮”与右角“触”争夺地盘,战争惨烈,死伤无数 |
主旨 | 批判无谓争斗,倡导超脱 |
哲学思想 | 庄子主张顺应自然,反对人为争斗 |
现代意义 | 提醒人们不要因小失大,应追求和谐与和平 |
通过“蛮触之争”,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庄子的思想,并在现实生活中避免陷入无谓的争执与冲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