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苏轼的水调歌头的意思是什么】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,被誉为千古绝唱。这首词以中秋佳节为背景,通过描绘明月、饮酒、思亲等意象,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离合、世事无常的感慨,以及对亲人团聚的深切期盼。
一、
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:
- 上阕:写作者在中秋夜因思念弟弟而饮酒赏月,感叹时光流逝,表达对人生的感慨。
- 下阕:抒发对人间美好生活的向往,同时寄托对弟弟的思念之情,最后以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作结,成为千古名句。
整首词情感真挚,意境深远,既有哲理思考,也有情感共鸣,展现了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。
二、关键词与释义对照表
词语/句子 | 含义解释 |
水调歌头 | 词牌名,是一种曲调名称,用于填写歌词。 |
明月几时有 | 问明月什么时候出现,象征对时间与永恒的追问。 |
把酒问青天 | 举杯向天空发问,表达孤独与对宇宙的思索。 |
不知天上宫阙 | 表示对天界的好奇与想象,暗含对现实的不满。 |
何似在人间 | 对比天上与人间,表达对人间生活的珍惜。 |
起舞弄清影 | 在月下起舞,影子随风摇曳,象征孤独与自我安慰。 |
何似不眠 | 表达对失眠的无奈与对夜晚的沉思。 |
丙辰中秋 | 纪念具体时间,表明写作背景。 |
欢饮达旦 | 酒宴一直持续到天亮,体现欢庆与寂寞交织的情感。 |
兼怀子由 | 思念弟弟苏辙(字子由),表达亲情之深。 |
但愿人长久 | 希望亲人平安长寿,表达对亲情的珍视。 |
千里共婵娟 | 即使相隔千里,也能共享明月,寄托思念与祝福。 |
三、创作背景简述
此词作于公元1076年(丙辰年)中秋,当时苏轼在密州(今山东诸城)任职,因政治失意、远离京城,加上与弟弟苏辙已有数年未见,心中充满惆怅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他借中秋明月抒发了内心的复杂情感,既有对人生的感悟,也有对亲人的思念。
四、艺术特色
- 情感真挚:全词情感起伏自然,从孤独到思念,再到豁达,层层递进。
- 意境深远:借助明月、清风、孤影等意象,营造出空灵悠远的意境。
- 语言优美:用词典雅,节奏流畅,富有音乐感。
- 哲理性强:通过对明月的描写,引发对人生、命运的思考。
五、总结
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不仅是苏轼个人情感的流露,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对团圆、思念、人生哲理的深刻表达。它超越了时空的界限,至今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。无论是对古典诗词爱好者,还是普通读者,这首词都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和思想深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