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江作青罗带是指什么江】“江作青罗带”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《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》一诗,原句为:“天街小雨润如酥,草色遥看近却无。最是一年春好处,绝胜烟柳满皇都。”但“江作青罗带”并非出自此诗,而是出自另一首诗——唐代诗人刘禹锡的《望洞庭》。
一、原文出处与背景
“江作青罗带”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《望洞庭》,全诗如下:
> 湖光秋月两相和,
> 潭面无风镜未磨。
> 遥望洞庭山水翠,
> 白银盘里一青螺。
其中,“江作青罗带”是后人对“遥望洞庭山水翠”的一种引申说法,常用来形容湖面如绸带般柔美流畅。
不过,更准确的说法是,“江作青罗带”常被误认为是“山作青罗带”,而实际应为“山作青罗带”,出自宋代诗人范仲淹的《岳阳楼记》中“衔远山,吞长江,浩浩汤汤,横无际涯;朝晖夕阴,气象万千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,前人之述备矣。然则北通巫峡,南极潇湘,迁客骚人,多会于此,览物之情,得无异乎?”虽非直接引用,但“江作青罗带”常被用来形容江水如青色丝带般蜿蜒流动。
二、江作青罗带具体指哪条江?
根据诗句中的意境和地理特征,“江作青罗带”一般被认为是描写湘江。湘江位于湖南省,流经长沙、湘潭等地,江水清澈,两岸风景优美,尤其在春季或秋季,江面波光粼粼,宛如一条青色的丝带。
三、总结与对比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常见说法源于刘禹锡《望洞庭》,但“江作青罗带”更常被误认为“山作青罗带”,实为描述湘江的诗意表达 |
诗句来源 | “江作青罗带”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诗,而是后人对诗意的引申 |
所指江 | 多数学者和文学爱好者认为指湘江,因湘江的自然景观符合“青罗带”的意象 |
地理位置 | 湖南省,流经长沙、湘潭等城市 |
意象 | 形容江水如青色丝带般柔和、蜿蜒、美丽 |
四、结语
“江作青罗带”虽然不是一首诗的直接句子,但它承载了古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想象。从诗意的角度来看,它更多地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中对江河的浪漫化描绘。而结合地理与文化背景,“江作青罗带”最常被解读为对湘江的诗意描写,展现了湖南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文化底蕴。